摘要:英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孙运冰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进一步缩短了英德与大湾区以及全国各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陈咏怀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新增“菜篮子”基地15个、呼吁广清城轨延伸至英德、推动12个老...
英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孙运冰 摄 |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进一步缩短了英德与大湾区以及全国各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陈咏怀 摄 |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新增“菜篮子”基地15个、呼吁广清城轨延伸至英德、推动12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国道G358线英浛公路建设……在11月24日至26日召开的英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英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明晓作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未来五年的一系列发展计划。
林明晓提出,到2025年,英德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亿元,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在全清远市、全省排名上升一个层次,争取尽快迈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续写富裕、活力、美丽、协调、幸福、和谐、廉洁英德新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 焦莹
通讯员 英宣
提升实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英德将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二产强市、三产兴市”,大抓挖潜升级、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大抓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企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产业链现代化。
以产业结构优化支撑高质量发展。落实“项目为王”理念,打造以广晟新材、佳纳能源为龙头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天堂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落地动工、国能清远电厂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埃力生、科迪等本地企业挂牌上市。到2025年,完成工业投资17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培育两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百亿企业和上市公司各3家;引导水泥、玻璃、钢铁等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化生产、数字化转型步伐,完成技改投资40亿元以上。
以园区做大做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抓项目、聚焦项目抓服务,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扩建一批的良性循环;坚持“亩均论英雄”,推进节地增效,力争工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
以科技创新深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7%以上;积极搭建科创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向高新区、广德园加速集聚,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创业孵化全链条,建成孵化器2个,孵化企业120家以上,省级工程中心力争达到24个。
增强活力??
全面对接融入“双区”建设
英德将全方位参与“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广清一体化,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率和全程网办率,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落实减税降费和惠企稳企政策,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打造粤北地区投资兴业新热土。
完善内外联通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与“双区”互联互通,积极呼吁广清城轨等交通要道延伸至英德,全力支持广清永高铁建设,与大湾区形成1小时通达交通圈;加快白石窑枢纽船闸工程一线船闸建设,高标准谋划打造英德港口群;织密城乡交通网,加快推进国道G358线英浛公路、省道S292延长线、省道S348线浛九公路等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
对接融入“双区”产业建设。积极探索“双区总部+英德基地”“双区研发+英德制造”等合作模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吸引大型企业在英德设立子公司,促进经济规模和质量“双提升”;构建集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现代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全链条,新增“菜篮子”基地15个,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建设成为大湾区的“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和“后花园”。
城乡融合??
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
坚持“一产稳市”,着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十镇百企千村”“万企兴万村”行动;高标准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高质量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家以上,高水平发展红茶、麻竹笋、蚕桑等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6条美丽乡村风貌带,实现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加快东拓西优步伐,将东岸新城打造成宜居宜购宜游城市新区,推进城南片区改造,全面形成“一江两岸”联动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市政道路建设,打通一批市区“断头路”;强化市区交通秩序和大街小巷综合治理,力争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如期创建成功。
全力推进连樟样板区改革试验,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和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连樟标准”“英德经验”。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农业强镇、文旅名镇、生态美镇,实现“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一体发展;坚决杜绝大拆大建,推动12个老旧小区改造,构建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生态优先??
不断提升城市绿色魅力
英德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生态保护主旋律,稳步筑牢粤北生态保护屏障,擦亮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突出抓好生态保护。加快建设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全力配合广东南岭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打造石门台保护区入口廊道发展带;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实施全域增绿,完成造育各类林地4万亩以上;加快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完成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万里碧道建设任务;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强化生态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严格执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让破坏生态者付出沉重代价。
突出抓好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施工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专项整治,实现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五清”,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
突出抓好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实施绿色化改造,支持华电热电联产等项目投产扩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依托山水、文化、红茶等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谋划连江流域、英西峰林综合开发,做好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文章。
重视民生??
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英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
加快市区石门台饮用水工程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规划建设,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实施三孩配套政策措施,构建养老服务和普惠托育体系,建成1家以上区域性敬老院和具有示范效应的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全力推进十件民生实事,确保完成质量;加大公办优质学位供给,全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力促清远市应急管理职业学院落地建设;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
过去五年成绩单
经济实力
(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总量始终在清远排名前列,2020年历史性进入粤东粤西粤北经济实力强县前三名;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254亿元增至2020年的348.4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7亿元增至22.2亿元,年均增长5.5%;现有市场主体突破6万户,比2016年末增长51.4%。
(2)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从66.7亿元增至118.9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从17070元增至23712元,年均增长8.6%。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新引进投资项目19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55个;累计安排年度重点项目309个,完成投资430亿元;工业园区总产值从131.7亿元增至207.5亿元,增长57.6%;广州白云(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获批省级高新区;广德园纳入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范围。
绿色发展
(1)现代农业产业扬优成势
英德红茶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并通过中期评估;高标准建成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71个,新增清远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家,10家企业入选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X”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英德桑叶菜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连续四年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英德红茶荣获“世界高香红茶”称号,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高达272.9亿元。
(2)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新建成投产工业项目142个,规上工业企业从101家增至167家;稀美资源成功上市,实现本土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清理“僵尸企业”372家,淘汰钢铁落后产能240.8万吨,推动86家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72个,完成技改投资42.5亿元。
(3)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新增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各3家,连续五年入选“广东省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国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典型市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年电商零售总额达30亿元。
改革创新
(1)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市场准入准营环境全面优化,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供销社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医改工作成为全国县域医改典范,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连樟样板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立清远市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浛洸镇入选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完成5877个经济社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3)创新驱动势头良好
高新技术企业从17家发展至62家,68家企业和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佳纳能源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清远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团队引进数量排在清远首位;获批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广德园英红科创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
补短强基
(1)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北江航道扩能升级,白石窑枢纽船闸工程二线船闸顺利通航;新增公路里程264公里,完成汕昆高速及一批国省县道项目建设,广连高速预计年底通车,“四高两铁两江”交通大格局基本形成;完成1183个自然村农网升级改造;实现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全覆盖,建成5G基站245座,连樟村成为全国首个5G村。
(2)中心城区品质提升
城市建成区面积比2016年扩大约3.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至4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3)乡村建设成果丰硕
垦造水田约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63.4万亩;完成1845公里“四好农村路”任务;4509个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累计创建美丽乡村3243个,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浛洸镇获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连江口镇获评全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六强镇,九龙镇河头村、塘坑村分别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坚守底线
(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78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41733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20204元,比2016年增加1.54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超1亿元,惠及低收入家庭2000多户。
(2)污染防治取得系统性成效
完成造林8.3万亩、修复12.8万亩、封山育林54.2万亩,15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值保持在95%以上;治理中小河流298公里,新建镇级污水处理厂21座;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形成。
(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关键性进展
2020年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跃居全国第四十九、全省第九、清远第一名;安全生产领域六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双下降”。
人民至上
(1)民生保障全面增强
民生支出五年累计达到29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在80%以上;1.4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1084套公租房实物配租;完成1.3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2)疫情防控网全面筑牢
迅速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疫情防线,安全有序做好19批次入境旅客全闭环管理,实现本土病例“零感染、零报告、零扩散”;全人群全程接种新冠疫苗覆盖率近七成,累计接种超过140万剂次。
(3)公共事业全面进步
扎实办好每年十件民生实事;成功创建三级医院2间、二甲医院1间、二级医院3间;新改扩建广大附中英德实验学校、峰光实验幼儿园等35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1.76万个;青塘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市区公共游泳场建设和市体育馆、女足基地(一期)升级改造,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实现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4)社会治理全面深化
扫黑除恶三年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效,“三项测评”全省排名大幅跃升;“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面铺开,划分网格1347个,发展信息员2.8万余名,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成立全省首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和教育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结一批信访积案,获评全国“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
党的领导
(1)政治生态更加清明
建立健全市政府党组学习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市委、市人大报告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政治安全底线。
(2)民主法治更加健全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结378件市人大建议和575件市政协提案;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00多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30余次;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90个,完成“七五”普法,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3)政府系统更加清廉
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大力整治“四风”和“文山会海”,切实为基层减负;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其中“三公”经费压减近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