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网时刻5月18日讯(通讯员 旷昆红)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株洲市天元区各大旅游景点又收获了一波热点,景点打卡近40万人次。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文化产业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何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红网时刻5月18日讯(通讯员 旷昆红)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株洲市天元区各大旅游景点又收获了一波热点,景点打卡近40万人次。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文化产业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何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扩大城市影响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近日,驻区市人大代表进行了实地调研,就天元区的旅游资源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天元区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提供了一些思考。
现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里经济有活力,但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都比较缺乏,事实是这样的吗?其实,天元区并不缺文化和旅游资源。天元区有罗哲和罗学瓒烈士墓,这是两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4处景区,其中1处国家4A级景区神农城,常年游人如织;3处3A级景区:湘江风光带、悠移生态景区和石三门现代农业公园响水园。
探索完善平台建设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天元区在文旅融合上做了不少的尝试和探索。比如,天元区通过搭建“天元文旅”数字化平台,纵向与省、市、区三级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横向与旅游景区、文化场馆、文旅企业等单位打通数据通道,实现宣传联动、活动参与、政策咨询、“一键导航”等服务功能,一键全览天元文旅消费信息。天元区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举办“鸿雁飞花海·株洲石三门”农民丰收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趣味运动会、星空电影等文化活动;持续开展赛车文化节,为市民带来热血沸腾的汽车文化盛宴;开发了农业休闲游和工业旅游南北两条线路;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把红色旅游、文物展示、传统手工技艺体验有效串联,连点成线,形成红色研学线路。
不过,天元区在文旅资源整合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文旅资源整合未实现“一盘棋”。旅游资源主要为北部工业旅游和南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虽有罗哲、罗学瓒革命烈士墓,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新区旅游“好故事”尚未形成体系。另外,文旅产业发展没有集聚性,区文旅体基础设施主要为政府投入,融资渠道单一,资源挖掘浮于表面,品牌效应分散。现在棉纺厂文化街区是打造文旅结合的一个热点,但目前街区的发展处于比较粗放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里面该入驻哪些企业?如何发展?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清晰的文旅片区发展的路径。
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大有可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摸清文旅资源的“家底”,是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的前提。驻区市人大代表罗建军提出,要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首先就是要摸清“家底”。古桑洲是一座“宝藏”,不仅有传承几百年的桑蚕文化,还有不少湖湘文化名人。比如罗瑶,为人慷慨激昂,乐善好施,修桥修路,帮助学子,并帮助过一个贫困学子张治,此人后来高中进士,官至明朝宰相,成就一段佳话。除此之外,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是把湖湘文化推向高峰的人物,“这种历史人物,天元区独一份,我们理应讲好湖湘文化的‘故事’。摸清了‘家底’后,把这些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结合万丰湖畔的工业文化,把这些文旅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串点成珠,讲好天元区文旅深度融合的‘故事’”。除此之外,天元区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杜甫草堂等,这都是有历史积淀的资源。
驻区市人大代表言继春认为,做好文旅融合的“大文章”,需要明晰“有什么”“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三大问题。摸清“家底”后,对文旅资源进行分类和分级,然后根据文旅资源的特点进行开发,可以着力挖掘这些文旅资源内在的逻辑,再有机地串成链,文化能为文旅融合注入灵魂。
驻区市人大代表喻丽珍则表示,文旅分不开,要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旅建设,要围绕天元区文化的特点做好文旅融合的文章。比如把棉纺厂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区,社会资本在其中就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