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营商环境成为株洲的高频词。主要领导连续召开多场营商环境座谈会,听取各方建议。围绕“营商环境再提升”,《株洲日报》以系列评论直陈问题。不少热心网友也以期待和建言之心写下《株洲,你被谁抛弃?》等网文。理,不辩不明;势,不聚不齐。这些探讨,...
最近,营商环境成为株洲的高频词。主要领导连续召开多场营商环境座谈会,听取各方建议。围绕“营商环境再提升”,《株洲日报》以系列评论直陈问题。不少热心网友也以期待和建言之心写下《株洲,你被谁抛弃?》等网文。
理,不辩不明;势,不聚不齐。这些探讨,有争议,但更多的是一种反思和自醒,期待和希望。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开放、奋进的株洲,正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面向未来,株洲该有着怎样的思考?知株侠说说自己的一得之见。
优势企业在离开株洲?
这几年,株洲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显著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为代表的轨道交通龙头企业,以技术的领先优势享誉国内外。
伴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领域的扩大,这些龙头企业对外布局的步伐也在加快。目前,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等中车系企业已在广州、上海、宁波、西安等地成立多家子公司或研发机构,甚至将触角伸向马来西亚、土耳其、南非、奥地利、英国、德国等国家,业务板块也从最初的轨道交通,逐渐延伸至工业设计、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电力电子器件等领域。
有人担心,企业频繁在外地布局,是不是在搬离株洲?
知株侠想起最近的一则新闻。全球互联网巨兽企业字节跳动、动作频频,前脚在上海买楼,后脚就跑去杭州拿地。如今,这家起步于北京的公司,已在上海、成都、深圳、武汉、南京、杭州等地设立研发中心,与钉钉、美团、哔哩哔哩、腾讯等公司做起了邻居。
事实上,纵观全国,凡是已经成为行业巨头的企业,无不在国内外多点开花。这是为什么?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早已不能依靠单打独斗,必须在开放、共享、协作以及跨界融合中实现。而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比较优势各异,只有通过更好地整合区域间的创新资源和要素,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
走出去的企业,真的离开了吗?相反,这些专业化、更具全域思维的企业,还在为株洲带回源源不断的资源。
因着中车系子公司的牵线,前几年,陕西党政代表团来株与企业对接时,曾明确向株洲释放诚意,称当地的钛材、汽车等优势产业,与株洲可形成产业互补、协同发展。果然,由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的项目,最终也顺利落户株洲。
株洲,有着地缘相亲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着因企而结的“朋友圈”。这片沃土,鼓励本地配套但并不拒绝全域协作,支持外拓强体但也持续固本培元。
你看,老树发新芽的故事,也在不断发生。
今年6月,中车株洲所的创新实验平台正式启动建设,将建成该公司的信息数据中心、科研实验中心和功率中心,预计2023年完工;中车株机新的智能制造改造计划仍在马不停蹄,预计今年内,该公司可全部完成产线的智能化改造;不断延长产业链的株硬集团,其向上游延伸的粉末项目、向下游拓展的型材及刀具等项目,也纷纷在株洲园区落下据点。
无论走到哪里、走去多远,“家”总是那个留住根的地方。
株洲的吸引力还在吗?
从过去的老工业基地,到现在的动力之都,今时今日,株洲的吸引力,还在吗?
翻一翻近几年株洲的项目“成绩单”:
随着湖南长城、麦格米特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企业的落户,傲英创视、华为鼎桥等上下游370余家企业先后显露峥嵘,以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等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2020年实现产值约400.65亿元。
能够切割蓝宝石等硬性材料的金刚石线生产企业岱勒新材,国内首家成功研发碳陶材料的世鑫新材,打破国外对SiC涂层石墨基座盘垄断的德智新材……这些新材料领域未来的“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也在株洲“种下”更多创新因子,找到广阔空间。
他们为何而来?知株侠认为,为的是株洲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和一往无前的发展信心,为的是株洲70年产业积淀下强大的产业链,更是为其中广阔的配套和赋能空间。
人才,是创新能力最明显的指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株洲市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587498人,较“六人普”增加246540人,增长72.31%,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由“六人普”的8840人上升为15053人,增加6213人,增长70.28%。
资本的嗅觉是最敏锐的,哪里发展环境好、发展空间大、发展机遇多,就越会流向哪里。
再过一阵子,三一智慧钢铁城项目的钢材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即将上线。三一集团在株洲的布局,不仅将株洲拥有的工业门类从37个扩展至38个,更将在株洲开启钢材产业上下游的共享协作和深度整合。
知株侠梳理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至少有20批外地企业的负责人与株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会见、洽谈。这些企业既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大型国有骨干建筑企业,还有来自湖南本土的大型企业、金融分支机构等。来自不同行业的这些企业,其负责人来株目的却出奇一致:商讨扩大在株项目投资及业务布局。部分企业还与我市签署了干货满满的合作协议。
流动起来的,才叫经济。
株洲的竞争力是什么?
让我们再度审视产业。株洲的竞争力,是什么?
知株侠发现,新一任主政者已将视角投向新的层面:株洲的优势,不是高铁、汽车、飞机、刀具,而是机械、电气、控制、材料——重要的,永远不是产品,而是能够打造产品的关键核心能力。
技术的平移,可以开创新的产业,比如中车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应用场景的更新,可以拓展新的领域,比如硬质合金材料在3C、医疗领域的应用。
从事物的表象,延伸至内里的核心,从这个角度观测,知株侠细数,这几年,株洲企业已全面掌握高铁九大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机、电池和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成功突破大功率半导体、磁悬浮、永磁电机、涡桨涡轴发动机、高端PI膜、光纤陀螺等关键核心技术140多项,研制高铝超薄玻璃、高性能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特种高纯功能靶材等国内首创或国产替代产品120多个。
这些,都是株洲未来的竞争力所在。
如何让这些实力,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目前,株洲正在铺开的“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就是为此而来。聚焦主机和终端优势,把长板拉长、把优势做优,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裂变,支持引导优势企业在产业的横向和纵向上,推动更多“老树发新芽”;创新,是以央地合作、企地合作等机制创新,推进株洲产业化、工程化方面的新变化,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升级,是对标深圳、长沙等先进地区,对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品牌,是为了让更多株洲的产品、企业、企业家以及大国工匠,能够更具有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
株洲,的确也有焦虑。迈向新百年赶考之路,株洲当前的焦虑,是排名全省第二的营商环境,如何再优化提升赶上上海、深圳这样的先进地区,是地方职能部门干部如何更新能力,适配更高要求的企业发展。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知株侠看到,株洲主政者在多个场合,呼吁全市各级各部门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年轻干部加强学习,跳出株洲看株洲,从更宏大的角度来观测和谋划未来发展,真正看到差距和不足,务实高效解决好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服务好企业的过程中,更好地推动产业传承与创新。
变动的世界中,唯一不变的,是对核心竞争力的坚守和为此做出的持久努力。
对一城来说,真正的自信,不是因业已取得的成绩而自大,而是能够以一种客观、理性、务实的姿态,看待自身的成绩与不足,回应别人的吹捧与抹黑。这个意义上,扩大开放环境,坚持国际视野,仰望星空,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看清自己的位置,走好自己的道路。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高晓燕
编辑/筱安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7352733309(吴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